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文化产业成为“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”

时间:2011-03-09 00:00:0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新华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

    日前公布的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,“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”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,这一提法凸显了中国在“十二五”时期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心,传递出打造“文化强国”的自信。wGx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集团

 
    如何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?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。
 
    扩大文化消费
 
    据统计,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40万亿元,按照国际惯例年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在4万亿元以上,但据测算,实际只有不到1万亿元。“这说明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释放,与物质消费的增长相比,文化消费的增长滞后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说道。
 
    “消费需求包括物质消费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两部分。这几年,政府在促进城乡居民物质消费需求方面,相继出台了购买家电等政策,对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起到了明显作用,但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,工作力度还不够。”李健代表认为,“十二五”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要进一步重视发展文化消费,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,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。
 
    代表委员们建议,开发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应成为“十二五”的重要目标之一,让文化消费变成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。
 
    深化体制改革
 
    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草案中还提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。对此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欣感慨:“自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以来,演职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。在人才的选择上,东方演艺集团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。”但代表委员们也指出,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也遭遇了创新等难题。如果不推进文化创新,改革将会乏力。
 
    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谈了自己的体会:“有人觉得中国戏曲很老套,但其实戏曲也可以很时尚。这种时尚不仅是形式上、表达上的创新,更是思想内涵上的。我们不仅要紧跟时代,更要引领时代。”
李世济委员也认为:“虽然国家对扶持传统戏剧投入很大,但如果不创新、不出精品出尖子,前景并不美妙。”
 
    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表示,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是卸包袱,而是要真正解放思想,大胆创新。
 
    加快走向世界
 
    代表委员们认为,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,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内需的拉动,也要有外需的拉动。中国文化产业要加快“走出去”的步伐。然而目前,“打进来的太多,走出去的太少”,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指出,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窘境。
 
    据商务部《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》显示,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:1,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。
  
    对此,崔永元委员认为,我国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,我们现在的文化还不能真正称为“产业”,还未形成从前端至后端的完整链条。“韩国、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15%以上,美国占30%,我们连5%都不到。而产业增加值占GDP5%以上才能称为支柱性产业。所以,我们的文化产业应为国民生产总值作出更大贡献。”
 
   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?崔永元委员建议,国家的扶持不能仅停留在加大投资和宣传层面上,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艺术家知道什么是创新。“我们现在文化营销的观念和手段都比较落后,这是形不成产业的原因,也是‘走出去’必须要突破的难题。”
 
   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建议,要通过建立有利于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,加快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,早日实现“文化强国”的梦想。